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头条 > 创业故事 >

中华财经网:新化文印产业的阵痛与突围,一页纸到年赚1200亿大产业

2019-12-12 18:14来源:全民创业网

  湖南新化县,其貌不扬。

  2016年人口普查数据,这里总人口只有150万,其中50%是农村人口。囿于山脉纵横,新化交通不便,外界对这个小县城的了解并不多。

  也很少有人知道,大学或公司楼下的那些文印店老板,就可能来自新化。

  新化最显著的标签,就是文印。《湖南日报》数据显示:新化人在全国开设了6万多家文印店、2000多家耗材经营企业、3000多家复印机再制造和经营企业。

  这个5分钱/页纸的产业里,新化人占据了产业链的上下游每一环,包括打字复印、绘图晒图、文印设备回收与再制造、耗材制造与经营。如今,新化文印产业年产值接近1200亿元,占据全国70%以上的份额。

  这个数字,已然超过了新化县GDP的4-5倍。

  考虑到地理位置,我们能够接受茅台镇所有人酿酱香酒的事实。但偏居一隅的新化县,又是如何成为了文印产业聚集地?

  这里可能有一部别致的中国商业迭代史。

  ▲ 新化县全景图,来源:华声在线

  师徒传授,新化文印60年

  新化文印的故事,要从1960年说起。

  这年1月,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套1000门纵横自动电话交换机,在上海吴淞电话局开通使用。到2月,《人民日报》报道,全国少数民族地区除西藏外,基本上都实现了人民公社化。

  当时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这两件事情上显露地淋漓尽致。

  新化县当时人均耕地不足1亩,集体生产吃大锅饭,没有多少家庭能够吃饱。1960年,易代兴、易代育兄弟离开新化“以技养农”,在四川涪陵偶然获得了机械打字机维修技术。

  据易代兴后来介绍,当时修好一台机械打字机能赚到45元钱,1元钱可以买到8斤大米。但当时“农工商”从业人员界限严明,粮农丢下锄头跑维修,这是明令禁止的身份跨界。

  尽管当时易家兄弟伪造公章冒充成为武昌一文化公司的员工,但社会舆论和政府的巡逻并没有他们把这门生意搞大。

  1970年,修钢笔的邹联经与易代育的徒弟袁锡楚结识,并拜他为师学习打字机维修技术。这个人,后来被《潇湘晨报》评论为,如果没有邹联经,就没有所谓的新化现象。

  这是一个平凡人的故事。这里没有为人熟知的国际品牌,也没有粉丝众多的知名企业家。从邹联经开始,新化文印的故事都是“隐形巨头”“闷声发大财”的故事。

  维修打字机半年后,邹联经就带着4000元钱回家,并建了村里第一栋两层楼房。他告诉同乡,修打字机的人不多,一个月至少能赚到2000元。

展开阅读全文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

申明:本站所有标明出处稿件均来至互联网,所转载内容及图片只为传播信息无任何商业目的,若涉版权及侵权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投稿删稿联系邮箱:1253924209@qq.com  全民创业网
 创业投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