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头条 > 创业经验 >

创业经历十篇

2024-04-09 12:20来源:未知

  “难!”张合一脸孩子气地对记者说,“创业难,真的难,现在我刚开始,前期的招人就遇到了很大的问题。在我准备创业的那些日子,天天都面对别人的打击。”

  2000年,17岁的张合初中辍学,后来在一个油田开采公司当过司机、工人。在当工人的那一年多,张合和十几位同事就住在荒山里,白天骑着摩托车押送运油车,晚上就去油井检查。“那么大的荒山上,我一个人开着破吉普,漫山遍野地跑。累了就躺在车上,看着天空,想想心事。我还这么年轻,难道真的就这样生活么?”年轻的张合心存不甘,开始怀疑自己的前途。

  在一次打字培训中,张合开始接触电脑。脑袋灵光的他马上被面前这个高新的玩意儿吸引,开始自己摸索和研究。几个月的培训下来,已经熟练了基本操作。

  从此张合对电脑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且开始琢磨是否可以通过网络来做生意?在一番权衡之后,他毅然做出决定:上大学!

  家人都认为他一个初中生,而且放下功课这么长时间,要完成大学的学业太难了。张合为了征得家人的支持,向他们立下“军令状”:不仅完成大学学业,而且保证成绩优秀。

  就这样,2004年张合进入到西安一所私立大学的经济贸易系学习电子商务。2006年6月他以全班第一的成绩顺利毕业。他说:“我的大学生活很短暂,但是我不仅学到了我喜欢的东西,而且还改变了我的人生观。其实人生是有许多梦想是值得追求的。”

  2006年6月,刚从学校毕业的张合,并不甘心为别人打工,而是马上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对他来说,这又是一次重大的抉择。家人和朋友的劝阻和冷嘲热讽让他苦恼不已,但是他还是坚定了当初的想法:“既然走出来了,就不要患得患失。”

  可是家人的担心不无道理,一个毫无经验和门路的大学生,要想创业谈何容易。况且,往往说出来容易,做起来难。为了锻炼自己的胆量和业务能力,他听从朋友的建议,去做了一名保险推销员。

  “刚开始,真的不知道怎么跟陌生人说话。虽然鼓起了勇气,可是一见陌生人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张合说,这种状态一直延续了4个多月。看着业绩没有进步,日子一天天地就这样过去了,他快要忘了当初来这里的想法了。他鼓励自己:“来这里就是为了锻炼自己的胆量!我一定要自己拿到一单保险!”

  他开始自己站在大街上,一个人一个人地询问、搭讪,受过白眼和冷遇,还要保持微笑。“回到住处,真的想痛哭一场。”

  为了提高效率,他开始自己去“扫楼”,挨家挨户地上门询问;傍晚在环城公园里向人们推销;白天就去一些批发市场等人流量大的地方游说……

  最基本的交流经验有了,张合准备开始创业。但是紧接着面临的困难就是资金。张合向父亲写下欠条,借来10万元准备自己创业:打造一家专业的商业信息服务网站。

  很快,张合寻找到几个合伙人,并且满怀激情地规划:网站的程序开发计划2007年3月份上线。在西安市北郊的城中村租了一间民房。在等待合伙人小魏软件开发的那段时间,他们整天在租用房里“坐吃山空”。谁知道,软件开发的时间一拖再拖,直至搁浅。花了7000元开发软件,最后落得血本无归。

  “祸不单行。本来有个朋友要给我投资,什么都谈好了,突然和我一起创业的伙伴要和我分股份了(他没入钱)。要么让我注册公司时就把他的名字写到股东里,要么他就不干了。给我投资的朋友一听,也收回了投资。马上要注册公司了,突然出这么多的事情,唉!”这时的张合才意识到,他的第一次创业要面临流产了。

  张合说:“也许就像别人说的一样,创业者是感性的,我当时准备创业的时候确实太冲动了,什么都没计划好,所以才出了那么多问题。现在想来,最大的问题,是当初自己把这个项目想的太理想了,而且要达到那个规模,资金还远远不够。或许是因为没经验吧,感觉自已很乱。”

  终于,2007年初,曾经背他而去的小魏拿回来一个新的软件――招聘网。尽管这距离自己的电子商务有相当大的距离,但是对于即将面临绝境的张合来说,又的确是一次希望。

  于是,张合加紧了时间“招兵买马”。那段时间里,在钟楼附近的肯德基、麦当劳餐厅面试了上百个应聘者。这时候的张合,终于找到了一些当老板的滋味。接下来的一切还算顺利,“029招聘网”也在短短几个月里,跻身西安行业前茅。

  “现在我已经走在创业的路上了。却开始感觉到一阵阵的疲惫。每天都这样,有事没事,我必须最准时到,我不能请假,我不能迟到,我必须最积极。创业是个体力活,我现在算是感觉到了。但是看着每天公司都在发展着,慢慢向好的方向走着,我的心里就觉得非常高兴。呵呵,这也许就是创业的乐趣所在吧!”张合一脸笑容。

  但是,对于单位的管理和公司的发展规划,张合并没有十足的把握。比如在新的发展思路上,他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我现在该怎么办?是继续按原来想的那样做,还是现在再做一个能养活我们这些人的项目?还是两个同时做?”

  “对于这样的困难我不知道该去问谁?早都听说大学生创业会有一些优惠政策,但是到现在对于政策,我还是两眼摸黑,甚至不知道自己还需要办什么证件。听说高新区有个创业孵化中心,但是我去询问,他们只对‘海归’有扶持政策。因此,四处求助,碰得一鼻子灰!”

  “我希望,不管是针对谁创业,只要是第一次自主创业的人,就应该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包括政策引导、信息服务和培训指导。最好成立一个有针对性的政策扶持小组,给第一次创业者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让这些豪情万丈的创业者,不要成了饮恨梦想的孤胆英雄。”

  现在的张合很忙,他深知自己知识的薄弱,经常研读管理资料。他说:“自学能力对于创业的人很重要,没有知识更新,就没有成长的动力。跟正规科班出身的大学生相比,他们更具有完备的知识,而我只是笨鸟先飞。”

  张合说:“我一直在关注《赢在中国》,多少次是它让我的斗志重新燃烧起来。令我至今难忘的是,2006年年底的时候,我通过海选被组委会从十几万的参赛者中选出,进入3000名创业者比赛的行列。当时组委会对我进行电话面试,就问了一些实际操作中的问题。面试过后,我没有进入到前1080名,失去了继续晋级的机会。我有些失望,后来我也想明白了,虽然自己有想法,但是没有实践经验,那些想法还是显得有些幼稚。不过至少我收获了自信和希望。”

  说起小时候,李春笑言:“儿时,我的目标就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父亲是我的榜样,他做事很认真,我对他很崇拜。上了初中以后,我逐渐对企业家很佩服,期望有一天我也能成为企业家。”初二时,李春当了班里的团支部书记。在此期间,他的组织协调能力得到了进一步锻炼,甚至在全校还小有名气。

  “我是不愿死读书的那种人,喜欢做一些挑战性的事儿。”1998年,21岁的李春还在武汉科技学院读大学二年级期间,就和几名同学一起凑了十几万元,在学校附近开了一家网吧,一共20台电脑。“学生开网吧,这在当时的校园里可谓是独一无二的。家人开始并不赞成,后来在我的软磨硬泡下才勉强同意。”生长在江苏苏州的李春,虽然在武汉人生地不熟,但是通过开网吧这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他积累了一些经营经验。

  2000年10月,为了开拓视野,用他自己的话说“急切地想出去闯荡一番”,李春决定出国留学,去俄罗斯伊万诺沃。因为俄罗斯那边没有熟人,所以在候机和坐飞机的时候,李春有意地结交了一些人。通过交流,他认识了两个也是第一次去俄罗斯的中国人。“然而,当我抵达的时候,接我的人出差了,联系不上,我又不会讲俄语,那时的天气也已经冷了,我与学校失去了联系。不过,那两个人有人接,我索性就住在他们认识的人家里。我跟他们说这边没人接我,但我有邀请函,我看不懂俄文,希望他们能把我送上去那里的火车。当然,这样会耽误他们的时间,我会给他们一些经济补偿,且比一般的要高些。”现在回想起来,李春还说当时自己的胆子太大,如果是现在肯定不会那样做。

  刚到俄罗斯的时候,李春拼命地学习俄文。“我喜欢学习新的东西,喜欢和人交往。”一直想创业的李春总希望做一些事情,“困难也好,挑战也好,只要有新的东西就好。只有经历了,提高才会快。”

  2004年底,他在当地开了一家饭店,还注册了一个公司,主要从事餐饮业。“在国外,很多华人都是靠餐饮起家的,门槛低,比较好进入。这也是华人在外面创业的优势。而且学生开饭店在当地不多,所以我比较有名,很多人经常叫我去帮忙。”

  虽然,李春自言不懂餐饮。但他捉摸着,虽然不懂怎么做菜,但只要懂得经营,有好的思路和方法,就可以驾驭好一份事业。“筹集资金比较困难。我觉得做一件事的方案和想法可不可行,这是关键。当时我并没有钱,只有靠借鸡生蛋这种方式,操作起来很繁琐,也很困难,需要很多的精力和很强的毅力才能完成。虽然如此,我还是很喜欢这种方式。”

  筹备饭店用了一年的时间,然而,“上海师傅”在俄罗斯开业以后,生意却不怎么好。“一桩生意的成功有太多因素,饭店亦如此。味道、价位、款式、菜量……这些细节都做好了,才有可能做好生意。”

  “困难,我碰到很多。我认为一个人要想成功,克服困难是最起码的。当然,克服困难并不代表成功,坚持就好。”后来,饭店维持经营了一年多。可李春却直言,“虽然我做生意失败了,但还是有很多人请我跟他们合作,帮他们管理、注册公司。因为俄罗斯的投资环境非常一般,规定经常改变,尤其对华人限制很大。在这种困难的情况下,赚钱只是一方面,能在那里注册公司,能够运转这么长时间,这本身就是能力的体现。”

  回忆起当年,李春说那时是他最苦的时候,整晚整晚地睡不着觉,整个人处于游离状态。“饭店解体以后,亏了很多钱,借了很多债,连学费都交不起。当时在学校里,我的名气蛮大的,同学们都认为我是个大老板。其实,我穷得连学费都交不出来,吃饭都成问题。这种情况持续了几个月。”更让李春感到四面楚歌的是,女朋友在此时提出了分手。“可能是因为我事业的失败,经济条件不好,心情肯定就不好,所以两个人经常吵架,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

  “市场不相信眼泪。失败的经历,会教给你很多。”明乎此,李春在失败中总结教训,百折不挠,愈挫愈勇。

  没多久,李春开始摆摊儿,主要是卖鞋。在当地,中国人摆摊儿,他还是第一人。因为当地人对中国人不是太友好,摆摊的全是外国人,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他们俗称“黑毛子”。

  “摆摊儿这里面有些道道,需要什么条件、跟什么人谈等。我一次一次地去谈,克服种种困难。华人在那边没有太大的影响力,没有人肯帮我。我就不停地跟他们讲,观察他们想要什么,我能做什么。比如说以朋友的身份送中国绿茶给他们,让他们感觉我是中国人中想干事儿的人。渐渐地,我的执着让他们开始认可我。”李春说,当时有几个中国老板看到他,都开玩笑地说,“这可能是你的第一桶金哦!”

  2007年上半年,李春成为俄罗斯凤凰公司总经理,公司主要是做保健品,产品主要在俄罗斯销售。“这些年我一直处于游离状态。在新的岗位上,年薪高了、舞台也大了、自己在管理等方面也提高了很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自己的创业理念。坚持最重要。”

  “我去国外就是为了闯荡一番。这几年我国发展很快,大环境很好,所以我的大目标是要回国创业,至于回来做什么,什么时候回来,还要看条件。条件成熟了,我会做很多事情。”如今开始想回国发展的李春说,“我想相对于个人条件成熟一些的时候再回来发展。暂时我还不知道怎么定位自己,但是大的方向有了,目标快清晰了。”

  在莫斯科,李春经常参加大使馆的活动。尤其是学书记的讲话,无论工作有多忙,他每次必到。

  记者:来之前就听说谢总是南昌大学毕业的高材生,从学校毕业之后您从事了什么工作?

  谢玉龙: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小时候的梦想也是走出农村、融入大城市、做一个体面的城市人。我2005年从南昌大学毕业后南下深圳工作,大学学的是机械设计专业,这个专业在大城市很好找工作,工作和生活一切也都顺风顺水。2009年回家过春节,看到村子后面的山都荒了,没有搞种植,也没有搞养殖,感到荒着很是可惜。从那个时候起,我就开始思考能否用这些荒山做点什么。过完春节,我带着这个想法回到了深圳。从此之后,每有空闲时间,我就上网查资料、找项目,结合井冈山自身条件及国家相关政策,最终决定辞掉深圳的工作,回到家乡从事现代农业生产。

  谢玉龙:最开始回来确定要搞的项目是养殖野猪,但由于养殖场地受限,无法做到生态放养。如果圈养,又失去了生态养殖的意义,我就放弃了这个项目。接下来开始养殖竹鼠,竹鼠是井冈山这边当地人比较喜欢吃的食物,也有一定的市场。竹鼠的主要食物是竹子,刚开始养殖的时候,周边的竹子足以供给,但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开始受限于饲料,养殖场周围的竹子无法满足我养殖竹鼠的需要,要继续饲养就需要雇人到更远的地方砍伐,这样人工费用加上运费大大提高了养殖成本,压缩了利润空间,没有可观的经济效益,也就只好又淘汰了竹鼠这个养殖项目。经过查阅资料,我和哥哥商议后从福建引进了七彩山鸡,从零开始做到了现在这个规模。

  谢玉龙:2010年年初,我回到家乡开始创业,和我哥哥谢玉生一起承包了我们村后的200亩荒山坡,成立了井冈山摇篮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公司目前实现了从七彩山鸡种鸡到孵化再到成鸡的一条龙产业链,现在七彩山鸡的年出栏量达到10万余只,高峰期每天能产蛋5000枚。商品鸡和商品蛋销售到四川、贵州、安徽、山东等地,年收益约100万元。近几年,七彩山鸡市场稳定,今年已经接到一个公司月需1万只七彩山鸡的订单,时间为5个月。2015年年初,我从北方引进了梅花鹿,现在有60多头,主要销售鹿茸和商品鹿。养殖成功后自己开始繁殖扩大规模,开启了梅花鹿在南方养殖的先河。

  谢玉龙:这个品种的优点很多,我先给你介绍下七彩山鸡的特点,再说说它的肌肉和蛋都有哪些优点,你就能明白为什么我养的七彩山鸡在市场上这么受欢迎了。

  七彩山鸡,俗称野鸡,又称雉鸡,因其毛色七彩斑斓,故名七彩山鸡,是集肉用、观赏和药用于一身的名贵野味珍禽,被誉为“野味之王”“动物人参”。七彩山鸡具有体型紧凑,羽毛鲜艳亮丽,个体大、生长快、耐粗饲、适应性强等优点。一些科研单位的研究数据表明,七彩山肉水分含量相对较低,而粗蛋白质含量较高,粗脂肪含量较低,说明七彩山鸡为高蛋白质、低脂肪的营养食品,这正是现在人们所追求的健康食品。七彩山肉富含人体所需的7种必需氨基酸,公、母鸡这7种必需氨基酸总量分别占总氨基酸含量的46.83%、33.62%。氨基酸测定结果表明,七彩山鸡富含17种氨基酸,氨基酸总量较高。鸡肉中含有丰富的赖氨酸,赖氨酸是人体第一必需氨基酸,可以起到促进食欲、促进幼儿生长和发育的作用,还能提高钙的吸收,加速骨骼生长,它是合成大脑神经再生性细胞等重要蛋白质所需的必需氨基酸。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七彩山鸡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符合当代人的饮食需求。在我这里生态养殖的七彩山鸡,所产的山鸡蛋虽然个头小,但是蛋黄所占比例大,1公斤山鸡蛋有32个左右。吃起来味道鲜美,非普通鸡蛋能比,推出后就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好评。

  记者:从事农业创业的人都得有一颗坚强的心,准备历经各种困难。请给我们讲讲在创业的过程中您都遇到了哪些困难?

  谢玉龙:创业的路都是由汗水铺就的。你们看到的这些地方,以前都是荒坡,连路都没有,一到下雨天全是泥巴,进出都不方便。承包这些山地后,我们自己开始修路、盖厂房、做规划,我有3次因不堪劳累中暑晕倒在施工现场,经过艰苦的努力,路修好了,厂房盖起来了,一只只漂亮的山鸡住进了新家。如果说劳累流的是汗水,那接下来的打击流下来的就是血水了。从2011年到2013年是我创业过程中最困难的3年。2011年,正当我信心满满之时,一场鸡霍乱把我打入事业的谷底。在短短一周之内,6000多只山鸡全部死亡。挖坑深埋之后,我痛定思痛,积极寻找管理漏洞,总结经验重新上路。我找到朋友从银行贷款后引进了第二批种鸡,新增了紫外线消毒室和两个常规消毒池,换上了更有效的消毒设备,加强了养殖区的管理。可是天有不测风云,2012年的禽流感铺天盖地,市场上禁止活禽出售,我养殖出来的山鸡无法销售,禽类的养殖户一批批倒下,资金的压力也与日俱增,这都让我度日如年。但是我坚信,禽流感过后必然有一个禽业的春天,无奈的我开始自己拉着养殖的山鸡跑销路,顺高速一路北上,到安徽,经河南到山东,一路推销,全生态养殖的山鸡马上受到市场认可,我拥有了第一批客户。2013年的下半年,禽流感过去了,市场如预期回暖,需求量大大增加,我的七彩山鸡开始一车车被客户拉走,销往了全国各地。

  谢玉龙:我寻找销路的方法一个是前面说到的自己去上门推销,让客户试吃,然后邀请客户到我的养殖场前来参观,客户相信自己亲眼看到的,实际吃到的。井冈山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加上全生态养殖的山鸡,让很多客户当场下单,开始了我们的合作之路,让我养殖的山鸡走出大山,走向全国。另外一个就是我花钱到网上去做推广,做自己的网店,在井冈山旅游区开店,让游客看到我的产品,有需要可以网上购买。还有一点是我还在考虑的就是开展深加工,做深产业链,就像德州扒鸡一样,把我的山鸡加工成扒山鸡,通过真空包装,既能长时间保存,也有利于长途运输。

  记者:梅花鹿是典型的北方养殖品种,您怎么想到把它引进到南方养殖?在养殖过程中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谢玉龙:梅花鹿有很多美丽的传说,在动物界是聪明的象征,是一个集观赏和药用于一体的物种。养殖梅花鹿源于我想把我的养殖场建成一个集养殖、观光、餐饮于一体的观光园,梅花鹿漂亮的外表是吸引游客的法宝。在南方大规模养殖梅花鹿的几乎没有,养殖梅花鹿最大的问题是越夏,南方夏季气温高,梅花鹿不适应。针对这个问题,我们一个是给梅花鹿搭建遮阳棚,让其在遮阳棚下活动;另一个是供给充足的饮水和青绿饲料,饮水充足可以降低鹿体温,帮助梅花鹿安全度夏。

  记者:作为本地大学生回乡创业发家致富的典型,您富了没有忘记周边的乡亲,您是如何帮助周边村民一起走上致富路的?

  谢玉龙:2013年以后,七彩山鸡养殖规模和经济效益都起来了,算是成功创业致富了,从那时开始我就思量着带动周边村民共同致富。2015年,公司吸收了67户红蓝卡户入股,保证他们有20%以上的年收益。2016年,则是将七彩山苗优惠卖给贫困户和其他村民进行家庭养殖,我的公司负责保价收购商品鸡,建立起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这些养殖户一起致富。

  一是生产增速稳步提高。从全年走势看,生产速度在月度小幅波动的基础上,逐季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一季度增长10.9%,二季度增长12.5%,三季度增长13.1%,四季度增长14.5%。

  二是产销衔接明显改善。1月~12月,产品销售率为98.03%,同比提高0.31个百分点,为1994年以来的最好水平。

  三是出口保持快速增长。1月~12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出货值19916亿元,比上年增长23.4%,增幅同比提高13.5个百分点,5月份以后增幅都保持在23%以上的水平。

  四是整体盈利水平大幅上升。1月~11月,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28.57,同比提高7.46点。利润总额一季度下降9.1%、上半年仅增长5.1%,到11月份累计增长19.5%。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效益水平好转。1月~11月,实现利润2327亿元,在前三季度增长0.9%的基础上,增幅达到10.2%。

  五是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幅度逐月减小。11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0.4%,降幅比年初有较大程度缩小。其中生产资料价格基本持平,生活资料价格下降2.1%。1月~11月,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5%;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2.6%,生活资料价格下降2.2%。

  煤炭生产和行业效益取得历史性突破,电力生产呈现1994年以来最快增长水平。2002年,全国原煤产量13.26亿吨,比上年增加2.21亿吨,增长20%(与2001年调度数比增加3.09亿吨,增长30.4%);商品煤销售增长20%左右。

  1月~11月,全行业实现利润76亿元,同比增长1.18倍。乡镇煤矿通过省级验收后,矿井安全生产条件、技术水平、生产能力有所提高,产量增长较快,增幅达38.8%,国有重点煤矿、国有地方煤矿产量分别增长14%和14.4%。

  通过近几年的关井压产和小煤矿关闭整顿,特别是国民经济全面增长,煤炭市场供大于求状况得到改善,价格保持回升态势。1月~11月,原中央财政煤炭企业商品煤平均售价167.6元/吨,比上年上升8.7元/吨。在国际市场竞争激烈、价格下滑的情况下,经过努力,2002年出口煤炭8575万吨,与2001年基本持平。

  电力生产增速明显加快。2002年,全国发电量1.6万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1.7%,增幅同比提高3.2个百分点。特别是9月份以后,随着工业生产增速加快,电力生产速度大幅上升,9、10、11、12四个月发电量增幅在14.6%~18.6%。

  原油、成品油总量调控基本到位,企业库存控制在合理水平,行业效益逐月好转。2002年,全国原油产量和原油加工量分别为1.68亿吨和2.06亿吨,比上年增长2.3%和4%,增幅同比分别提高1.1和6.2个百分点。原油进口7046万吨,增长16.9%。石油、石化两大集团期末原油库存977万吨,成品油库存805万吨,比年初分别减少101万吨和290万吨。前11个月,石化行业累计实现利润1101亿元,同比增长4.6%,扭转了前10个月累计下降的局面。石化行业利润占规模以上工业利润的比重为22.2%,石化行业效益状况有了好转。

  全年铁路货运量累计完成18.69亿吨,比上年增长4.6%;其中煤炭运量8.18亿吨,增长6.8%;旅客发送量10.16亿人次,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直通旅客发送量3.07亿人次,增长5.3%。

  机械行业是工业各行业中增长最快和增速上升幅度最大的行业。2002年,机械行业完成不变价产值1.9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4.8%,增速同比加快8.4个百分点;前11个月,累计实现利润823亿元,同比增长47.5%。工程机械、重型矿山机械、汽车等增长较快。尤其是汽车工业,生产、销售同步快速增长,效益大幅上升,提前3年完成了“十五”规划提出的到2005年我国汽车产量达到290万辆的目标。

  2002年,各类汽车产量达到348万辆,比上年增长36.5%,销售量增长37%左右;其中轿车产量106万辆,增长52.8%,销售量增长55%左右。前11个月,汽车行业累计实现利润385亿元,同比增长55%。

  冶金、建材和有色金属等原材料生产行业运行态势良好。2002年,钢和成品钢材产量分别为1.82亿吨和1.92亿吨,比上年增长20.3%和18.9%;钢材市场价格在经历2001年下半年持续走低后,2002年稳步上升,12月份市场平均价格比年初回升150元/吨左右;前11个月,冶金行业累计实现利润261亿元,同比增长30.5%。总体看,冶金行业生产经营形势大大好于年初各方面的预期。钢材进口量增加较多,全年累计进口钢材2449万吨,增长42.2%。钢材出口改变了上年大幅下降的局面,全年累计出口钢材545万吨,增长15.2%。

  万吨,比上年增长14.5%,增幅同比上升1.3个百分点。1月~11月,有色行业实现利润65亿元,同比下降1.9%,全年有望扭转下降局面。

  全年水泥产量7.05亿吨,比上年增长13.7%;平板玻璃产量2.28亿重量箱,增长11.5%。水泥增幅同比上升3.4个百分点,平板玻璃增幅回落3个百分点。1月~11月,建材行业累计实现利润115亿元,同比增长23.2%。水泥、平板玻璃价格于6月份下滑到近两年的低点后止跌回升。

  12月份,重点生产企业水泥和平板玻璃出厂混合平均价格分别回升到282元/吨和60元/重量箱,比6月份回升4元/吨和8元/重量箱。

  纺织、轻工行业在国内市场平稳发展的形势下,发展势头良好。2002年,纺织行业完成不变价产值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增速同比加快2.7个百分点;前11个月,累计实现利润280亿元,同比增长23.7%。加入世贸组织后,轻纺产品出口大幅增长。全年纺织品服装出口618亿元,增长15.9%,同比提高13.6个百分点。出口对纺织行业增长的贡献率为32.4%。棉纺行业出口和效益取得了可喜成绩。棉纱线.7%。投资增长较快。1月~11月,纺织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2.6%,高于全国平均增幅9.2个百分点;受投资拉动,纺机进口明显增加,进口额同比增长34.3%;国内纺机行业产销两旺,实现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1%。

  2002年,轻工行业完成不变价产值2.1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7.6%,增速同比加快3.2个百分点;前11个月,累计实现利润850亿元,增长27.1%;1月~11月,轻工产品出口增长18.9%,同比提高14.1个百分点,出口对全行业增长的贡献率为28.2%。

  “要想知道一个有理想的企业家该如何做,你必须看看他们的过去,”菲利普斯这样说道,“在他们成为法人之前,企业家的职业生涯直接影响他们的成功。如果一个MBA学生想自己创业,他们通常会问‘我该为什么类型的公司工作呢?为什么?’”

  虽然很多因素决定了一个人是否能够成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以往的研究表明,其前任公司的规模影响尤甚。事实证明前任公司的规模越小越好。“对潜在的企业家来说,技能和视野是两个最重要的考量因素,”菲利普斯这样解释,“在一家小公司,你必须身兼数职、全能发展。资金并不宽裕,所以员工内部经常会有创新和创业的意识。而在大公司,你不能具备综合的技能和开阔的视野,因为那里大多数员工都从事着非常明确的工作。”

  迄今为止,学者们一直聚焦在谁将成为企业家这一点上,而不是预测在他跳转创业之后能有多成功。“如果你草率莽撞,那对你成为企业家没有半点好处,”菲利普斯说道。

  菲利普斯和来自斯坦福大学的加斯帕·索伦森合作,通过丹麦税收系统的劳动力市场数据来验证这个问题。这份详细的数据告诉研究人员,哪些地方的企业家曾经在哪里任职多久以及拿多少工资。

  研究人员在两个方面定义企业成功:一个是财务状况,通过每个企业家从公司得到的收入来衡量;另一个是承诺,或者说企业家有多大的可能与公司共存亡。他们发现小公司不仅培养了更多的创业者,而且还或多或少地孕育出更多成功的企业家。从财务状况上来说,前任公司规模越大,企业家的收入越低。不过,如果创业者是独资经营并只支付自己的薪金,那么前任公司规模对之没有任何影响。

  研究人员还发现,如果创业者资金独立,而前任公司规模较大,创业者就不太愿意坚持与公司共存亡。不过,如果创业者没有任何员工自己单干,那么和那些有员工的人相比,影响就不明显。“这暗示当创业者成为新的老板时,在前任公司所具备的管理和领导能力显得重要得多,”菲利普斯说,“如果创业者的公司是个人经营,那么这些技巧就发挥不了什么作用。”菲利普斯指出:“只有在为数不多的几个行业里,一些大的公司会比小公司涌现出更加成功的创业者,其社会关联程度和声望都很高,并且对管理技巧的需求会相当低。尽管在前任大公司技能发展较低,但也许会充分得益于前任大公司的声誉和可触及的资源。”

  而小型或者新型公司的投资者在寻找潜在的CEO时,可能会利用以上发现而采取不同的方式运作。“如果某些人只拥有世界500强的经验,投资人则不会认为这些经验在创业早期有什么价值,”菲利普斯说,“当公司正常运转后,投资人则希望CEO具备管理技巧,这时从知名公司过来的人更有吸引力。”

  “历史街区”概念于1933在国际现代建筑学会在雅典通过的《雅典》首次提出。其核心要素可以总结为两点:一是有一定规模的历史建筑和整体环境所形成的片区。二是由历代生活在街区中的人们所形成的价值观念、组织结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人际关系等文化特征。历史街区虽然也属于文物范畴,但又与其他文物有所区别,它同时具有居住属性、商业属性和文化属性,涉及到街道居民、政府、商家等多个主体,客观上增加了其更新保护的难度。

  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起源于“文化产业”,过渡到“创意产业”,是创意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具有三个核心要素:一是以创意为产品内容;二是利用文化符号意义创造产品价值;三是知识产权受到保障。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在国内发展迅速,以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最为突出。北京市文资办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北京全市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产业实现收入10022亿元,在第三产业当中仅次于金融业,排第二位。

  南锣鼓巷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交道口街道西部组团的中央,是现状仅存的保留着最清晰“鱼骨构架”型、格局最完整、面积最大的、平房居民集中的四合院胡同片区,距今已有745年历史。冯国璋、茅盾等都曾在这里居住过,为南锣鼓巷留下了丰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记忆,此外,辖区内还有中央戏剧学院、国家话剧院等一大批文化单位。南锣鼓巷于1993年被北京市划为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梳理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历程,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南锣鼓巷的创意产业起步于20 世纪90 年代初,因为其历史文化浓厚和接近艺术机构,而成为一些创意工作者的聚集地,此间陆续有一些创意商家进驻南锣。许多手工艺人、导演、演员、艺术创作者开始出现在酒吧和咖啡店,出现了艺术阶层的集聚,文化产业开始商业化萌芽。

  2006年以后,交道口街道办联合北京大学提出了“大都之心,原生胡同,民居风情,创意空间”的理念,倡导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期间,政府在南锣鼓巷先后进行了道路改建、院落修缮、景观优化、照明和网络建设等多项改善历史文化街区物质环境和基础设施的工作,并且通过置换、调整、更新、招商的方式,先后对南锣鼓巷的商户进行调整,严格限制不符合产业发展规划的业态,鼓励艺术品交易,文化创意产业的导入。

  同时,南锣鼓巷先后组织举办了多届南锣鼓巷胡同节、戏剧节及创意市集等活动,参加多次大型博览会,吸引了全国一大批文化创意者的加入。南锣鼓巷主街的商户由2006年的76家发展到150多家,于2009年被美国《时代》周刊杂志推荐为25处必去的亚洲风情体验地之一。

  经过发展期的积累后,南锣鼓巷的文化创意产业业态已具规模,其影响力不断提升,成为北京胡同旅游的代表,多数来京游客的必到之处。2012年末和2013年末,北京地铁6号线号线鼓楼大街-南锣鼓巷段先后开通,南锣鼓巷成为了连接东西、南北两条地铁线的换乘点,便利的交通为南锣鼓巷带来了大量的游客增长,自2013年6月后,日均游客数量已达2万人。近期国家领导人、文体明星的造访,更是大幅度提高了其知名度,节假日游客数量已经超过10万人次。

  南锣鼓巷的历史文化及艺术机构的凝聚力是南锣鼓巷创意文化产生的基础要素,南锣鼓巷丰厚的历史文化为创意产业的发育提供了载体和催化剂,艺术机构催生和促进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生和发展,二者构成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人性化尺度的建筑和街区、有机联系的胡同网络、厚重的历史文化、多样化生活、邻里交往模式,艺术机构的溢出效应、宽容自由的创新环境以及丰富的艺术活动,不仅提供了激发创意灵感的实体环境,更促生创意者之间的非正式交往、信息的传播,吸引了创意产业从业人员以及许多咖啡店、酒吧、艺术工作室和会馆经营者集聚,对于创意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强大的引力。

  南锣鼓巷的历史文化要素既包括四合院和胡同街巷等空间载体,也包括老北京的生活方式、传统美食、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要素。胡同这样一种特殊的历史文化氛围给了很多人创意的灵感,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成为创意产业发展的沃土,为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资源,如巷内著名的文宇酸奶、剪纸艺术店的创意灵感均来源于此。南锣鼓巷区域内聚集的艺术机构具有溢出效应,形成了持续的创意氛围,创意阶层和创意活动类型不断丰富,建构了创意产业的品牌效应。

  政府规划的推动力是南锣鼓巷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的中坚力量。政府通过委托相关部门进行科学规划,将南锣鼓巷定位为创意街区,鼓励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到南锣鼓巷历史风貌保护与社区环境综合整治中。政府对南锣鼓巷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并对于胡同空间进行梳理,对文化创意产业进行引导,并给予了相应的资金的支持,这些措施使得南锣鼓巷的文化创意产业迅速繁荣。同时还积极引导当地的居民参与到文化创意产业中来,增加街区的活力。此外,政府还组织了多次的南锣鼓巷胡同艺术节,南锣鼓巷创意集市和南锣鼓巷戏剧文化节,很多的手工艺原创者和艺术创作者在这里汇集,这些活动极大地扩大了街区的影响力,拓宽了创意产品的市场,吸引了更多的创意人群。通过这些措施,政府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促进了其迅速集聚。

  资本增值的吸引力是南锣鼓巷文化创意产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商业是资本的前沿阵地,通过对旧城文化符号的资本化,原有的居住街区具有了商业属性,资本得以增值。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为南锣鼓巷的商户带来了资本的增值收益,吸引了其他经营者的进驻,使得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同时当地居民等原有业主获得了房租收益,增加了其配合政府进行街区改造的积极性,推动历史街区保护再生的继续进行。这种正反馈的利益分配模式,是南锣鼓巷文化创意产业得以不断发展的内生动力。

  历史街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也涉及到当地居民、商家、政府等多个主体。其发展的驱动力之间相互依存,互为补充。

  作为历史街区文化创意产业主体之一,政府以规划协调的形式成为驱动力的一端,三种驱动力的直接作用主体集中于当地居民、消费者和商户(见图1)。历史文化及艺术机构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凝聚力,主要吸引消费者以及商户的聚集。政府规划一是推动了当地居民对所在街区进行升级改造,搭建文化创意产业的平台,二是通过宣传、引导以及诸如地铁等配套设施建设,吸引大量消费者,推动产业繁荣。文化创意产业业态形成,资本得以增值,主要的受益方集中于商户和当地居民。两个主体得以积极投入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特别是当地居民实际让渡了部分空间权利,生活受到影响。资本增值带来的租金收益以及自营店的收益,吸引居民让渡部分权利而支持产业发展。

  上文所述将南锣鼓巷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在不同阶段中,受到驱动力的影响大小有所区别。在产业发展初期,主要是由于历史文化及艺术机构的凝聚力,消费群体和商户自下而上地组织在一起,形成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初级业态。随着政府规划的一系列工作,产业规模进入了快速增长的时期,南锣鼓巷的知名度不断提高,游客和商户数量不断增加,在这一时期,政府规划的推动力是主要驱动力。在南锣鼓巷的文化创意产业已具规模,大量资本涌入之后,资本增值的吸引力成为产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在这一阶段,商业盈利成为了产业发展的主要目的,出现了大众消费文化取代创意文化,消费街区取代创意街区的趋势。

  南锣鼓巷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涉及到多个主体,经历了多个阶段。在产业不断发展和自我完善过程中,驱动力的影响大小,必然会有所区别。目前处于繁荣阶段的南锣鼓巷,政府规划和历史文化及艺术机构的驱动力式微,出现了过分追求商业利益,租金成倍增长,创意空间经营者被纯商业化经营者所取代的现象。消费群体也由长期光顾的少量稳定客源变为了大批以旅游、观光、猎奇为主的体验式消费者,进一步恶化了产业发展的环境。长此以往,不仅稀释了历史街区的文化氛围,不利于文化创意产业的有序发展,更有可能走向破坏性开发,偏离南锣鼓巷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目的。

  由此可见,任何受单一的驱动力影响的发展模式,不足以支撑涉及到多个主体的产业稳定。实现南锣鼓巷文化创意产业的长期健康发展,将繁荣阶段过渡到稳定阶段,需要厘清三种驱动力之间的关系。在南锣鼓巷的下一步发展中,应注意提升历史文化和艺术机构的吸引力以及政府规划的推动力,开展如挖掘南锣鼓巷名人故居的文化内涵、规划发展南锣鼓巷周边胡同、对游客科学分流等工作。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了城市经济新的增长点,历史街区的保护是城市更新的重要问题,当创意产业走进历史街区,两者的结合形式至关重要。南锣鼓巷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经历了起步、发展、繁荣三个阶段。在此过程中,历史文化及艺术机构的凝聚力是基础要素,政府规划的推动力是中坚力量,资本增值的吸引力是根本动力。三者相互依存、互为补充。在南锣的下一步发展中,需要厘清三者之间的关系,及时疏导、调整,以实现三种驱动力均衡做功,形成南锣鼓巷历史街区保护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

  1.厉无畏,王慧敏.创意产业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机理・模式・路径[J].中国工业经济,2006(11)

  2.刘冰峰.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模式的探索与构建[J].商业时代,2013(20)

  3.吕斌,樊星,李小萌.历史文化街区是文化创意产业集聚与发育的重要载体―以北京市南锣鼓巷为例[J].北京规划建设,2013(5)

  4.张纯,王敬甯,陈平等.地方创意环境和实体空间对城市文化创意活动的影响―以北京市南锣鼓巷为例[J].地理研究,2008(2)

  5.吕斌.南锣鼓巷地区的空间格局与历史文化价值[J].北京规划建设,2013(1)

  6.黄斌,吕斌,胡.文化创意产业对旧城空间生产的作用机制研究―以北京市南锣鼓巷旧城再生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2(6)

  高校专业化建设从本质上而言,根本目的是提高专业整体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经济文化建设服务,这是经历改革开放后高校专业扩张性发展时期后,现实对高校专业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当前高校专业建设发展的必由之路。专业化建设的核心是自我完善与提高,培育专业特长,使专业在自身领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中的不断成熟、不断提升、不断创新的过程,形成自己的专业特点和达到高层次的专业水平。近十多年来,齐齐哈尔大学历史专业本着在社会中磨砺、在实践中求是的建设理念、从理论与实践上探索自身专业化建设的途径,逐步形成了以突出实践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以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重点的专业人才培养特色。

  实践出真知,说明了一个朴实而深刻的道理,真正的学识一定是来自于实践,或必然要经过实践的检验。长期以来,重理论而轻实践是高等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实践能力不足,创新意识淡薄,成为制约高等教育发展质量的瓶颈。

  正确认识实践在专业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首先,实践是培养学生创新思想与能力的载体,实践与创新从本质上体现的是人文主义精神,鼓励个性发展,强调个人存在的社会价值,重视对独立个性与责任感培养。发达国家在培养大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问题方面,重视对个人品质形成的研究与教育,对实践的重视与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成熟的经验与成果,其理念与实践是非常值得我们有选择的学习与借鉴。实践教学改革,培育创新型人才,从根本上是逐步改变大学教育中人才培养理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其次,实践与创新能力是检验高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探讨适当于国情与和高校校情的实践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大学教育质量的迫切需要,更是国家的发展前途所系。建设创新型国家,必先有创新型人才,大学生是中国未来发展的人才基础,建设创新型大学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紧迫性与必要性就在于此。

  历史专业化建设应符合专业自身的特点。每一个专业都有自身的特点,历史专业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决定了在现实社会发展阶段中的地位,也决定了其不同于它专业的特点,充分认识到历史专业的特点是进行专业化建设前题。如历史专业是传统文科专业,在现实的学校教育中,其重要性在于不可或缺,但其发展空间有限;历史专业在传统教学中注重理论说教而轻于实践,教学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历史专业在高校专业中是不受重视的弱势专业,在中学课堂上是非主流的附属课程。这是不争的事实,是教学改革必须面对的现实,因此,特色化建设就成为专业建设发展的必由之路。

  专业化建设就是特色化建设。在现实社会中,缺少特色的专业是难以生存和发展的,特色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实践是特色化建设的基础。因此,我们有必要从专业特色化的角度来探讨实践对专业化的特殊意义。特色建设是根据每一个专业的具体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探索专业的发展途径,在现实中它不仅决定专业的前途,也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专业化是不断成熟和提升的过程,形成专业特色化是培育专业品质和风格的统一,专业特色化是专业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在高校众多的相同或相近专业中,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生存的空间与时间,历史与现实状态,探索与众不同的专业发展道路,形成自己独立的专业特点与风格,是成功专业的基础。有专业的特色,才会有特色学校,才可能特色兴校,特色专业培育特色人才,是教学质量的体现,只有特色的人才培养计划才能培养出有特色的大学生,建设专业特色化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是提高学校和学生社会竞争力的根本,是提升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效益和人才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齐齐哈尔大学历史专业以特色建设为理念,以实践为突破口,努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使人才培养质量有了持续的提高,进而推动了自身的专业化建设。

  长期以来,历史专业居安思危,努力探讨适合于专业发展和建设的途径,在十多年的建设中,历史专业逐步形成了的自己的特色专业发展理念,开放——面向社会,感悟真实;实践——磨砺品质,知行合一;创新——追求卓越,与众不同。,努力在实践与创新中形成自己的专业气质与风格。

  历史系的实践活动注重创新性内涵,体现着历史专业人才培养理念,活动以创新性为最高标准,注重其对学生独立思考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使每项活动的策划与设计都为学生搭建成为展示个性的社会与实践活动舞台,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自我选择、勇于担当的实践平台。

  历史专业实践教学分化为四大部分,即科研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和主题实践。科研实践是培育学术意识的学术能力,积极为学生创造参与科研学术活动的机会,组织学生参加学术会议,聆听学术报告,参与学术研讨,开阔学术视野,提高思维层次,与专家讲座与座谈,感悟学者风范与气质,潜移默化地培育学生心中的学术舞台;参与科研项目,在专家指导下进行科研基础训练,收集整理资料,查阅学术信息,审核校对文字,撰写论文,发表文章,参与编书等,收获荣誉,树立自信。

  专业实践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与素养。历史专业的专业实践以参观考察为基础,注重学术意识与能力的培育。在实践中,专家现场指导学生的田野考古与遗址考察,并指导学生撰写调查报告,组织相关内容的讲座与报告会,讲授历史、考古及文物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专业知识与能力结构,锻炼学生专业综合能力,培养学生专业兴趣与修养。专业实践以齐齐哈尔及周边地区历史文化遗址考察为主,按照人才培养计划安排,服从专业教学的需要,有计划的进行。考察地点选择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历史遗址为主,特别是齐齐哈尔及周边地区的部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近现代遗址遗迹。为保证专业实践的有计划进行,实践方法因具体地点和条件而有所不同。如昂昂溪遗址是部级文物保护单位,很具代表性,路程较近,较为方便,是历史系每年组织学生去进行田野考察的首选之地。为了达到良好的实习效果,昂昂溪考察基本上安排三天两宿的时间,以保证考察质量。江桥抗战遗址是部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具有重要的思想教育内涵,其打响中国军队武装抗战第一枪的殊荣,使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是历史系专业考察和科研交流以及开展综合性社会实践的理想场所,成为历史系每年必要前往考察之地。同时,个别地方由于途较远,经费不足,学生只能间隔一段时间前去参观考察。专业实践与科研能力培养相结合,专业实践以考察文化遗址、遗迹和参观博物馆、纪念馆为主,并与当地专家学者座谈与交流,探讨其历史价值。每次考察后,组织学生撰写调查报告或研究论文,组织考察汇报会。实践证明,专业实践在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开阔学生的专业视野,培育学生的创进新意识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和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也起到了积极有益的作用。近年来,历史专业不断地拓展实践领域,为此,在实践中与有关单位部门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如市文物管理站、市博物馆、昂昂溪遗址博物馆、泰来江桥抗战纪念馆等有关区县文物管理所等,建立实践基地,聘请地方专家为社会实践指导教师,指导学生撰写专业考察报告。为进一步规范管理和制度化,历史系成立了齐齐哈尔大学历史文化考察队,使实践活动目标更加明确,开展每年定期和不定期的专业考察。

  综合实践是历史专业最具特色的实践活动。历史系综合实践活动具有鲜明的个性与挑战性,活动选题具有现实意义和思想性,如:寻访齐齐哈尔抗日老战士活动,是一次对历史人物的寻访与调查活动,是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活动,同时,也是一次隔代人之间的对话与思想沟通,同学们付出辛苦,留下回味的感动。当学生们在主动地带着鲜花或水果去老人家里走访时,使我们感到了活动的意义;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调查活动中,300多名学生走进百姓生活小区和家庭,对比百姓生活三十年生活巨变,感悟着历史发展进步的脉搏,是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更是一次感动心灵之行;重走抗战路,是一次对大学生精神和体质的双重挑战,两天行程150里,需要勇气。更需要信念。历史系组织的大型实践活动建立在学生兴趣与好奇基础上的,没有任何与强制性要求,全部自愿参加,实际情况往往是由于规模或限制有的学生报名也不能参加,这也是历史系实践活动坚持十年,深受学生欢迎,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与特色的重要原因。历史专业的综合性实践创意新颖,体现时代主题,融能力锻炼、思想品德教育为一体。实践活动规模大,持续时间长,内容丰富,使学生在策划、组织、沟通、写作、体力锻炼、人际交往等方面都得到了较全面的能力锻炼。在活动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做人。

  专题实践,是在鲜明的主题下进行的比较单一的实践活动。如重要纪念日的纪念活动、学生教师基本能力的训练、学生科研活动以及其它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主题的特点是目的明确,短小精悍,能够起到经常调动学生实践活动情绪的作用,使学生在大学期间在思想素质、专业素质、综合能力等方面得到经常性的比较全面的训练,使学生毕业后能更快更好地融入于社会。

  创业型中小企业以它不可遏止的生命力活跃在各国经济领域的各个角落,推动各国家经济的发展,因此对中小企业创业者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然而,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创业者特征的研究引起了学者们的质疑和反思,开始转向了创业行为研究,认为创业研究的核心问题不是探讨创业者是否在个性特征上不同于其他群体,而是要深入考察创业的行为背景。但是,创业行为的发生是不能脱离于创业者的价值判断和认知基础,关键的我们需要研究出创业者特质和创业行为之间的关系,从而更有效地认识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因素。

  Hambrick和Mason(1984)提出了“高阶理论”来对企业管理者的认知基础和价值判断进行研究,主要考察影响管理者认知基础和价值判断的人口背景特征。创业者进行创业的关键环节是创业机会的识别和创业资源的获取。作为影响机会发现的关键因素,社会资本影响着个体获取承载创业机会信息的可能性(张玉利,2008),同时中国特殊的制度背景,创业者在获取创业资源时并不能完全按照市场对资源进行配置的方式进行,创业者通过公务关系或私人关系建立起来的社会网络是获取创业资源的重要渠道。而创业者社会网络及其利用社会网络的能力,受到创业者性别、年龄、学历、任职经历等变量的影响(边燕杰、丘海雄,2000;胡荣,2003)。

  社会资本影响创业者获取创业机会信息和创业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而创业者的认知基础和价值判断又是创业者对获取的创业机会信息和创业资源的过滤器,影响创业者最终的创业行为。其关系如图1所示。

  创业者的年龄代表着创业者的阅历、风险倾向和获取资源能力的大小。创业者年龄小,发展空间大,面对创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即便是创业失败,自身损失的成本也低。然而,年轻的创业者社会经验较少,对风险评估不足,往往不能够得到投资者的支持,再者,由于自身还缺乏必要的积累,包括人力资本的积累和物质资本的积累,这样也就限制了年轻创业者企业的绩效。年长的企业者由于自己的人力资本积累丰富,能够较容易获取创业资源,开创企业。关于年龄与认知关系的大量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企业家的部分认知能力会下降,知识结构会老化,企业家的变通能力降低,在做决策时的信心开始下降,倾向去采取规避风险的措施(陈传明,2008),那么在面对包含有风险的商业机会时,年长的创业者往往难以果断决策,从而使企业错失发展机会。综合以上两种观点,本研究提出:

  一个人的受教育程度包含了个人丰富的认知基础和价值观,并且影响到了个体人力资本的积累和社会资本的获取。高学历的创业者更愿意接受新思想,有能力适应变化,还具有较强的获取所需信息的能力。Wiersema和Bantel(1992)指出,企业家的社会认知复杂程度与学历正相关,高社会认知复杂度使得企业家能够在复杂的商业环境中有能力进行准确的定位,快速确定适合创业项目的商业模式。Brockhaus(1982)的研究指出创业企业家受教育的平均程度高于一般大众,且不同产业的创业企业家其受教育程度亦不同,如高科技产业的创业企业家平均学历要比一般产业的创业企业家要高。根据上述分析,提出:

  根据资源基础理论的观点,创业者的人力资本特征是新企业绩效的关键决定因素。先前经验是人力资本中的重要内容,Shane指出,创业者先前工作经验中所积累的顾客问题知识、市场服务方式知识、市场知识造就了创业者的“知识走廊”,解读出的往往是与其先前知识密切联系的机会。因此,工作经验对于创业成功与否具有重要影响。

  学者们对于先前经验与所创建企业的相关性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Bruderl等的研究表明,如果创业者在新企业所处的行业中拥有工作经验,那么新企业的失败率是较低的。薛红志(2009)通过对我国企业的实证研究也指出,新企业初期绩效的关键并不在于创业者有无前工作经验,而是取决于工作经验的本质,先前工作经验与目前企业的相关性。因此提出以下假设:

  在创业者不断的开创新企业的过程中,他不断地对创业机会进行尝试、甄别,对创业资源进行积累。一方面创业者体验过机会发现过程,而有助于洞察信息价值从而发现机会的隐形知识,强化其对创业机会的警觉性,从而更容易识别到新的创业机会(Ardichivilieral.,2003)。另一方面,创业者在创业经历过程中不断地与政府部门、企业之间、社区团体之间进行联系,无形中就扩大了个体的社会资本,为以后的资源寻找、开发、利用提供路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学者都支持这样的观点,Sandberg和Hofer(1987)的研究发现创业的经验和企业的绩效并没有显著的关系,甚至Van de Ven(1984)的报告显示创业者的经验对企业的绩效起着负面的影响。

  同时,在创业失败的过程中,创业者也深刻地体会着什么条件下会导致企业的倒闭,努力学习解决的方案,慢慢地创业者就会领会到把握机会、利用资源、规避风险的途径和方法,为后来的创业打好基础。所以,本文提出假设:

  GEM(全球创业观察)认为成立时间小于42个月的就是新创企业。Zahra(2000)认为成立时间少于8年的为新企业,张玉利(2008)采用折中观点也认为少于8年的为企业。本文综合以上观点和研究目的,并结合云南省创业企业实际,认为成立时间少于8年的企业为中小企业。由于本次调研是在2008年4月-8月进行的,所以我们将样本定位为于2000年1月1日后成立的新企业创业者。

  本论文用方差分析的方法对创业企业绩效在创业者不同人口背景特征变量水平上的均值作差异分析。对于各数据,我们统计了它们的均值和标准方差,同时利用方差分析检验各组均值是否存在明显差异。差异检验的结果用F值和相伴概率Sig(或P)值表示,其中Sig(或P)

  通过上表,我们可以看出,创业者人口背景特征中的年龄、创业次数、创业前工作年数和经历与企业相关与否都与企业绩效呈现出了显著相关性,而创业者学历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并没有呈现相关性。

  通过表2我们可以看出,创业者的人口背景特征总体与成长性绩效、获利性绩效都存在显著相关。除学历外,人口背景特征的其他变量与成长性绩效都存在相关关系,但并不显著。

  结合前面的方差分析,我们可以判断创业者年龄与企业绩效存在正相关关系,假设1得到支持;从学历数据来看,对于成长性绩效和获利性绩效都没有显著的相关性,我们可以判断,学历对于企业绩效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且相关关系比较弱,没有很好地支持假设2;先前工作经验和企业绩效存在正相关关系,假设3得到支持;结合前面的方差分析,创业者创业次数和企业绩效存在正相关系,假设4得到支持。

  云南地区创业者的创业年龄大部分集中在了30岁到40岁,这个年龄段创业者对于自己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都进行了很好的积累,一旦获取了创业机会信息就会立即组织起创业资源进行创业,也能够取得较好的绩效。

  检验结果没有支持创业者学历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可能是由于我们调研的对象主要集中在了传统行业之中,企业在创业之初更多的是对创业资源的依赖,而非对创业者自身素质的要求。另外的原因可能是,高学历者虽然在学校接受了长时间教育,但是教育内容多是对理论问题的探讨研究,而对市场实际问题研究较少,缺乏对市场的分析等实际能力的培养。这也反映出了我们云南地区创业教育的一个弱点,缺乏对学生创业管理知识方面的教育,这应该引起教育部门尤其是财经院校领导的重视,给予这方面教育内容的加强。

  创业前工作时间长对于创业固然重要,但先前工作经历与现在创业的相关性也不容忽视,薛红志(2009)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结论,他们在对天津市103家企业研究后发现,创业者先前工作经验与在新企业中承担工作的密切相关性越高,新企业的绩效越好,同时还指出,当创业者拥有多样化的先前工作经验时,新企业能够更快地达到创业关键里程碑——获得外部资金支持。所以,我们在预测一个企业绩效的时候,不仅要看创业者以前的工作年数,更重要的是关注以前经验与现在创业企业的相关性,有多少以前的人力资本或社会资本是现在企业发展所需要的并且是能力充分有效利用上的。

  创业次数首先反应出了创业者有种不畏艰难、敢于尝试、屡败屡战持之以恒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正是我们现在提倡的创业精神的重要内容,也是一个企业能够做强做大做长远的内在保障。其次,创业者以前创业或失败或成功的经历,都使创业者对于产品、市场、企业内部管理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提高了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这样学习得来的知识是远非通过学校教育所能获得的。

  通过分析我们看到了云南地区创业教育的薄弱,致使高学历的创业者在创业浪潮中没有体现出应有的优势。一方面,政府中有关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创业者创业技能的培训,通过开办创业培训班、举行创业讲座、建立创业论坛等形式,使创业者提前对创业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困难有预见,有能力解决,对新创业企业提供教练式指导,提高云南省创业企业成活率。另一方面,云南的高等院校要结合市场实际,开始创业管理教育课程,培育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技能,使学生及早为以后的创业做准备。

  由于创业前工作经验对于创业企业的成活、成长至关重要,所以有创业打算的人也不要急于一时冲动而创业,尽可能通过创业前的工作经历提升自己的人力资本,积累自己的社会资本。因为创业是一项复杂的社会活动,对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单凭一腔热血赤膊上阵,往往会碰的头破血流,败兵折将,对自己创新的信心也会产生很大打击。同时,创业企业也尽可能与自己以前的工作经验有相关性,这样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以前工作中积累的能力和素质。

  [4]边燕杰,李煜.中国城市家庭的社会网络资本[J].清华社会学评论,2000,(2):2535.

  [5]陈传明,孙俊华.企业家人口背景特征与多元化战略选择[J].管理世界,2008,(05):124133.

  总理在谈及创业创新时曾感慨,“高手在民间,破茧就可以出蚕”。“取消妨碍人才自由流动的户籍、学历等限制”的提出,便是要为创业创新扫清障碍,实现“人的解放”,让创业创新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而是更多人实现梦想的机会。

  纵观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国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核心原因就是“人的解放”。越来越多的人从土地、单位、户籍的捆绑中挣脱出来,实现迁徙自由、择业自由、创业自由,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拼搏实现自我价值,进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他们中的一些人已成为一种符号被历史铭记,比如小岗村村民、中关村精英……

  按理说,“良禽择木而栖”,哪里创业环境好,人才自然就会流动向哪里。可现实是,人才被户籍、学历等门槛“绊住”了。户籍方面,比如有的地方的创业孵化中心要求入驻者具有本地户籍,于是企业为了满足要求,便会找一些本地人来“凑数”;学历方面,一些地方对海外人才的引入,便要求高学历,掌握核心技术。

  (一)研发费用民营制造业50强中的35家企业2013年的研发费用平均值为0.9446亿元(15家企业没有数据)。而民营服务业50强中仅14家企业填报了该项指标,其平均值为0.1373亿元。总体来看,制造业企业平均研发费用是服务业的6.88倍,服务业整体研发投入远低于制造业。

  (二)专利发明民民营制造业50强2013年的专利总量为3975项(37家企业数据),平均每家企业拥有专利107.4项;发明专利共1298项(35家企业数据),平均每家企业38.17项。制造业50强中的上市公司拥有的专利,平均每家企业为114.67项,技术人员人均占有专利0.36项,硕博士员工人均占有专利1.75项,本硕博员工人均占有专利0.28项;制造业50强中上市公司的发明专利,平均每家企业47.38项,技术人员人均占有发明专利5.35项,硕博士员工人均占有发明专利0.31项,本硕博员工人均占有发明专利0.06项.民营服务业50强拥有专利总量仅76项(28家企业数据),发明专利仅13项,2项指标都比2012年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反映由于行业特点、企业经营模式、经济环境等多方面因素,上海民营制造业企业的拥有专利及发明专利数量远大于服务业。

  (三)人才质量及规模企业拥有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可以说是企业创新能力的支柱。2014上海民企百强有不少上市公司,我们通过查阅民企百强中的上市公司年报,计算整理得出以下相关数据:民营制造业50强中的20家上市公司拥有技术人员平均为523人,硕博学历人才平均为107人,本硕博学历人才平均为604人。民营服务业50强中的11家上市公司的技术人员平均为321人,硕博学历人才平均为47人,本硕博学历人才平均为350人。同样可以看出民营制造业企业的人才质量及数量规模都要大大优于民营服务业企业。

  (四)民营制造业与民营服务业创新能力比较分析总体来看,民营制造业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明显优于服务业企业,2013年制造业企业平均研发费用是服务业的14.73倍,制造业50强企业拥有专利数是服务业企业52.3倍,同时制造业企业上市公司的技术人员和高学历专业人才的规模也要大于服务业企业。服务业企业的整体研发费用投入较少且高度集中,服务业也较少拥有专利、特别是发明专利,而且服务业企业自身拥有人才数量、质量及规模的限制也会影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水平的提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广大服务业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不利于其转型升级与良性发展。

  国有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仍然占据重要地位,上海国有企业更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发展壮大,目前在资产规模、技术基础与人才拥有的数量和质量方面均实力雄厚,与民营企业相比仍具有较大优势。同样根据上海企业百强榜单数据,我们将国企50强与民企50强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如下:

  (一)研发费用与专利根据上海企业百强榜单数据,国有企业50强2013年投入的研发费用总额为1020亿元,与上年相比的增幅为270.91%,增幅巨大;而民企50强投入研发费用26亿元,同比下降3.70%。国有企业的研发费用投入要远远大于民营企业,且有较大增幅;国有企业50强2013年拥有专利26526项,同比增长20.35%,其中发明专利3153项,同比下跌19.38%;民企50强2013年拥有专利2258项,同比增长38.78%,其中发明专利1084项,同比增长613.16%。国有企业拥有专利与发明专利的数量也都远远高于民营企业,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民营企业发明专利的年增长率达到613.16%,而国有企业的这一指标却下降了19.38%,说明民营企业在发明专利方面,已经显露了更好的发展势头。

  (二)技术人员和高学历人才的占比情况人才是企业创新的基础,为了更加清晰地分析民营企业人才的数量和结构情况,我们通过对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和服务业50强以及国企50强中的部分上市公司披露的年报进行分析,计算整理得出以下数据:根据上述数据,民营制造业企业(20家上市公司)平均拥有技术人员523人,技术人员占员工总数的比例平均为22.26%,民营服务业企业(11家上市公司)平均拥有技术人员321人,技术人员占员工总数比例平均为18.42%;而国有企业(10家上市公司)平均拥有技术人员8883人,技术人员占员工总数比例平均为23.52%。由此可以看出,国有企业拥有技术人员的规模远高于民营企业,技术人员比例优势略高于民营企业。技术人员的实力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企业的科技实力,直接关系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以及企业自身专利发明的创造,从而进一步影响到企业发展的动力和企业效益实现的途径。另外从反映企业职工素质的学历状况来看,20家制造业民企本硕博学历人才平均为604人,本硕博学历人才占员工总数比例平均为29.35%,其中硕博学历人才占员工总数比例平均为5.02%;11家服务业民企本硕博学历人才平均为350人,本硕博学历人才占员工总数比例平均为27.54%,其中硕博学历人才占员工总数比例平均为5.09%;而10家国企本硕博学历人才平均为18447人,本硕博学历人才占员工总数比例平均为45.16%,其中硕博学历人才占员工总数比例平均为9.61%。可以看出国有企业的高学历人才的规模和比例优势都远高于民营企业。这种局面的形成可能与民营企业家自身素质、经营理念以及经济实力的局限有关,民营企业对于人才吸引和人才激励制度的关注度不够,而人才实力的不足相当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创新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民营经济发展迅速,但相较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自身经济实力还相对薄弱,导致其用于研究开发的资金较少,研发投入较低,拥有专利和发明专利都远低于国有企业;其创新能力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民营企业相比更有不小差距。同时民营企业在经营中较为依赖廉价劳动力竞争优势,使得民营企业内部的人才质量和规模也显不足,导致大多数民营企业对于现代科技知识吸收缓慢,从而影响到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竞争力下降又会造成人才流失。因此总体上来说,上海民营企业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和完善,具体建议如下:

  (一)维护民营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现产学研结合企业是创新活动的主体,无论是进行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经营模式创新等,企业都是创新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和成果占有者。因此要积极维护企业的主体地位,保证企业始终能在产品创新、服务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方面发挥主要作用。而高等院校是科学技术人才培养的摇篮,同时也具有丰富的科技发明资源和创新基础设施,要发挥高校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有效利用高校的教学科技资源,加强高校与企业和社会的衔接,可以更有效地配置社会资源,实现多方共赢。这方面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美国高校的科技成果产业化途径一般并不是自己办企业,而是将技术发明转让给企业来实现商业化。如斯坦福大学的“技术和商标许可办公室”模式,就是高校通过专利保护和许可方式,把科研成果转让给企业,科研成果的商业化推广是由企业来完成的,从而使得高校、发明者、创业企业、国家各方面都能从科技创新中实现“共赢”。随着当前技术创新的难度和复杂度的逐步提高,民营企业单独进行技术创新的风险和成本都十分巨大,因此要有效利用外生资源,积极寻求技术联盟,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才能有效降低企业研发风险和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通过产学研结合创新,共同研发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可以为企业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智力支持,提高民营企业的竞争实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提升高校科研应用水平,加快高校研究成果的转化。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发挥科技中介机构在技术创新和产业化进程中的作用。

  (二)完善企业激励机制,推动民营企业制度创新要真正实现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就要做到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并重,要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推动产权结构的合理化和多元化,还要有效解决政企分开的问题,从而为企业创新发展营造良好稳定的外部环境,提高对人才的重视度,完善民营企业内部人才培养和人才管理制度,充分利用企业的智力和人力资本。而深化企业分配制度的改革,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才吸收机制,从而吸引更多的海内外优秀人才投身到民营企业的创新活动中去。健全的企业激励机制也有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加快科技成果商业化的进程。

  (三)加强民营企业家创新理念的培育民营企业的企业家素质往往决定了企业发展的方向,企业进行创新活动首先依赖于企业家,企业家本身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能否具备创新能力。因此要加强企业家创新理念的培养,使其树立积极学习的目标,不断学习并掌握当代新知识和新技术,与时俱进,顺应企业产品的发展趋势,把握前沿技术和研究方向,并充分认识到人才吸收和培养机制的重要性,积极引进适应企业需要的优秀专业人才,真正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加大创新要素的投入创新要素投入是指企业拥有能够投入到创新过程中的各类生产技术要素,包括资金、技术、工艺、设备和人员等。创新要素的投入是技术创新的必要保障,充足的资金人才资源和设备供应可以为民营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和进步提供强大的物质和智力支持。资金技术资源不足的民营企业,可以争取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展开合作,充分利用其先进的教学资源,先进仪器等进行创新研究与发展。

  (五)为民营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充分的政策支持随着知识经济和新经济时代的到来,在国内外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民营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要求是迫切的。针对当前上海民营企业发展现状以及创新需求,政府应该建立完善的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可以通过设立和实施相应的科技创新计划,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积极进行创新活动;同时要为民营企业营造良好公平的创新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并加强监督管理力度,进一步规范科技市场行为,在维护民营企业利益的同时有效保护其进行科技创新的热情和积极性。

展开阅读全文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

申明:本站所有标明出处稿件均来至互联网,所转载内容及图片只为传播信息无任何商业目的,若涉版权及侵权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投稿删稿联系邮箱:1253924209@qq.com  全民创业网
 创业投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